“三力”齐发铸就“头雁”风采 枣庄高新区书写社工人才培育新篇章
枣庄高新区锚定基层治理现代化目标,认真落实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要求,将社区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的核心引擎,通过系统提升“组织力、学习力、内驱力”,构建起全链条培育体系。2025年,高新区社区工作者持证率达76.87%,居全市首位,为基层治理注入强劲专业动能。
一、强化组织力,下好统筹谋划“先手棋”
一是高位统筹,协同推进。在市委社工部的精准指导下,区党政综合办公室(政法)将社工人才发展纳入年度工作重点项目,成立专项工作组,明确区级统筹协调、街道、社区具体落实的三级责任体系,考前召开专题推进会3次,破解瓶颈问题7项。形成区街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是精准动员,全面覆盖。依托区-街-社区三级社工服务网络,对社区工作者、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及相关领域人员开展全面摸排,建立115名社区工作者的“人才信息库”,通过“一对一访谈+政策解读会”形式,动员这115人全部报名参考,创新“老带新”动员法,由持证社工分享薪酬提升、职称晋升案例,有效激发报考热情和内生动力。
三是资源保障,优化环境。积极整合资源,支持骨干社工参与市级权威备考资料的编撰,与市专家共同编纂《社工证考试口袋书》,将本土实务经验融入学习资源。努力化解“工学矛盾”,推行“弹性备考”机制,提供备考调休支持,组织线上学习平台应用与集中辅导,为考生创造安心备考的条件。
二、提升学习力,打造精准备考“加油站”
一是分层施教,精准滴灌。按照“基础水平+岗位需求”双维度,组建3类学习小组,针对零基础学员开设“启航班”,从社会工作概念入门;为有经验者设“提升营”,侧重复杂案例解析;对冲刺考生建“飞跃队”,开展高频模拟训练。考前定制课程11期,学员平均成绩提高17分。
二是多元赋能,实战强基。整合线上线下资源,考前提供系统化培训课程40小时。注重“真题实战”,组织高频次、高质量的模拟考试与深度解析,帮助考生熟悉题型、掌握技巧、查漏补缺。鼓励考生在学习中联系实际工作案例,促进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
三是互助共享,氛围营造。建立覆盖全区的备考学习社群,形成“线上随时问、线下定期聚”的互助机制。邀请已持证优秀社工分享备考心得和实务经验,营造比学赶超、共同进步的浓厚学习氛围。
三、激发内驱力,构建长效发展“生态圈”
一是榜样引领,价值驱动。建立清晰、可持续的激励机制,将持证情况作为社区工作者招录、续聘的重要参考,并与评优评先、岗位晋级、绩效薪酬适度挂钩,努力让“专业有价值、持证有盼头”,其中兴仁街道通过“兴业仁治大讲堂”宣传优秀社工事迹,营造“比学赶超”氛围。
二是学用结合,实践砺能。坚决避免“唯证书论”,推动“备考-实践”深度融合,引导考生在备考期间就将《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社会工作实务》中的理论方法,主动应用于社区治理、为老服务、困境儿童关爱等实际项目中。积极为新持证社工搭建实践平台,鼓励其在专业项目中担当重任,实现从“有证”到“有为”的转变。
三是持续赋能,闭环成长。建立“师徒结对”机制,由中级社工师和业务骨干结对指导新持证人员;定期举办优秀案例评选、实务技能大赛、持证社工沙龙、跨街道交流等活动,建立跨街道交流机制,促进经验共享,形成“学习-考证-实践-提升”的闭环培养模式,社工专业能力持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