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农资价格上涨给予一次性补贴的期盼建议及相关说明
由于国际国内特殊原因的严重影响,使农用化肥和柴油价格快速上涨。目前,正是春耕备耕的紧要关头,农资的价格上涨,对农户备耕和春耕生产,将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制约着春耕生产的进行和发展。
一、目前农资市场上的具体情况。从3月1日到5日,国内尿素大部分地区报价连续上调,主流出厂价涨到2680-2700元/吨;3月5日国内尿素再一次大部分地区上调价格100-150元/吨。由于春季用肥陆续启动,尿素需求量逐渐增大,导致尿素价格上涨。国内氯化钾和硫酸钾价格依旧坚挺,价格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与上周相比上调150元/吨,高端达到了4700-4750元/吨,从整体看氯化钾价格将会仍然再次上涨。目前从硫酸钾各地市场整体来看,将仍然延续高价位运行,很多地方报价比较高,并且价格显得十分混乱,市场和农户大多数人都是处于观望状态。3月5日国内复合肥市场小稳大动,上调幅度在50-100元/吨,其它品种的复合肥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从目前状态来看估计未来几周,价格只会上涨,不会下降。从目前来看,不仅仅尿素、氯化钾、硫酸钾、复合肥等化肥,农用成品柴油,价格均在大幅度上涨,还有种子、农药、农膜等等农资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二、造成的影响。正处于农村春耕备耕的紧要关头,很多农户看到农资价格均在上涨,对春耕生产犹豫不决,不知如何是好,大多数人都处于观望状态。有些农民尽量把土地租出去,或者准备撂荒,去城市打工寻找它路。有的农民准备减少种植面积,采取使用自然有机肥。化肥价格上涨及供应不稳定,容易导致种植成本大幅增加,并由此减少使用,从而引发作物单产下降,直接影响到粮食产量及出口量。化肥价格上涨,除了推升农业种植成本,进而推高农产品价格外,化肥及农资价格的上涨,也将侵蚀种粮农户的收益。今年,冬小麦大面积晚播,占全部小麦播种面积的三分之一,苗情将是比较差的一年,在小麦生长中后期,使用化肥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前期苗情弱的问题。不过,化肥价格过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民施肥意愿,不利于粮食产量。
三、对今年农资价格给予一次性补贴的期盼。202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保障化肥等农资供应和价格稳定,给种粮农民再次发放农资补贴。2021年,中国发放了200亿元农资补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给种粮农民再次发放农资补贴。
面对农资价格的上涨,建议通过适当增加种粮化肥补贴,并督促国有企业增加化肥生产量,确保化肥生产原料供应,价格稳定。对市场恶性囤积化肥者进行警告,甚至依法规严肃处理。同时,种植户也要通过增加田间管理,减少田间杂草,结合作物生长需肥特性,及时施肥,综合提高化肥利用率。
从国家层面,应该加大对产粮大省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大对种粮农户的补贴,一亩地10元补贴一次性补贴确实较少;进一步完善种粮成本保险及收入保险的机制,促进种粮农户收入的保障,使种粮农户在收入保障方面有切实的获得感。社会层面,加强农业合作组织的覆盖范围,让农户融入合作社等各种类型的合作组织,利用农资集采的成本优势,降低化肥等农资的采购成本。
四、根据财力、种植规模等因素计算得出补贴建议的测算分析。今年小麦亩生产成本预计增加100-150元。其中:种子费60元,化肥费200元,农药费60元(病虫草害2次),机耕40元,机收60元,机播25元,人工、浇水运输等费用。按照当前情况,玉米总体种植成本预计会增加120-150元/亩,较上年各种费用不同程度上涨。造成费用上涨的主要原因:1、随着科技的进步,优质高效品种增多,多数农户相对会选择小麦、玉米品质较高的种籽,造成种子费用增加。2、使用高效复合肥的农户增多,不少农户为求高产普遍增加了化肥投入量,由于今年化肥原材料价格较去年普遍上涨,使得亩均化肥费增加。3、今年部分农户选择复合型农药增多,价格较单一型略高,使得农药费有所增加。4、与此同时,原油价格的上涨,刺激整个化工产品,比如柴油、薄膜、农药等价格跟随上涨,农机具机械化操作费用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