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003704900002/2023-00334
- 主题分类:各单位工作计划
- 发布机构:生态环境分局
- 成文时间:2023年11月06日
- 文 号:无
- 发文时间:2023年11月06日
- 标 题:枣庄市生态环境局高新区分局2023年工作总结2024工作计划
- 效力状态:有效
枣庄市生态环境局高新区分局2023年工作总结2024工作计划
今年以来,在区党工委管委会和市局党组坚强领导下,高新区分局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维护人民群众生态环境权益为宗旨,严格按照环境质量“只能变好、不能变坏”的强性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并取得积极成效。现汇报如下:
一、环境质量状况
截至11月1日,我区空气环境质量综合指数4.35,列全市第3,其中PM2.5平均浓度为39μg/m3,同比持平;SO2平均浓度为11μg/m3,同期改善8.3%;CO平均浓度为1mg/m3,同期改善9.1%;O3平均浓度为171μg/m3,同期改善2.8%;综合指数4.35,同期反弹0.4%;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19天,同比增加19天,优良率72.3%,同比增加6.3个百分比。市控断面稳定达标,辖区内土壤质量保持总体稳定。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快速联动,持续推动空气质量改善。一是凝聚工作合力,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印发《枣庄高新区2023年空气质量全面改善行动方案》《枣庄高新区大气污染防治“百日攻坚”行动方案》,联合薛城区生态环境分局印发《薛城区、高新区大气联防联控工作方案》,强化国、省、市控空气站点周边环境问题整治,持续推动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解决。二是深化帮扶督导,加强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开展工业炉窑、锅炉专项排查工作,累计排查企业7家,完成整改问题20余个。动态更新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科学精准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由52家企业增至80家。深入治理挥发性有机物,开展涉挥发性有机物企业现场评估帮扶,责令整改提升企业16家,排查活性炭吸附技术企业29家,完成整改问题5个。三是提早部署谋划,加强空气质量会商会报。利用每日早会时间,常态化预警预报空气质量,部署相关管控措施,建立区级大气快速联动群,形成大气污染问题“发现-交办-整改-复核”闭环管理流程,累计交办整改问题362个。利用无人机、走航车等科技手段,对污染高值区巡污溯源,精准管控污染点源,累计走航20余次。
(二)系统治理,实施水环境质量源头管控。一是扎实落实农村环境综合整治。2023年统筹涉农资金800万元实施5个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开工率100%,目前,已完成工程量的95%;对辖区4个农村环境整治村庄实行科级干部帮包,确保农村环境整治达标;协调综合执法、国土住建等部门做好雨污合流管网改造及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建设,推进污水处理厂提质增效。二是开展水环境质量检查。对全区5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21个农村水源地水质开展水质检测,保障水质安全达标;持续加强对农村生活黑臭水体的监督、检查,确保实现动态清零。三是开展汛前隐患排查。以蟠龙河、宏图河、凤凰台断面为重点,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及沿线企业执法检查,推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三)综合治理,切实抓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一是开展全区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强化用地准入管理和部门联动监管,完成对3块地块土壤污染状况报告专家评审,安全利用率100%。二是全面开展危险废物排查。对31家固废备案企业开展储运处情况自我评价;对辖区内八亿轮胎、天衢铝业等5家重点危废产生企业实施现场检查。三是强化核与辐射安全保障。对辖区内10家涉及辐射源企业进行全覆盖式监管,安装视频监控系统,确保安全可控。
(四)严格执法,切实增强服务高质量发展意识。一是有力有序服务重点项目建设。对重大项目、重要事项实行专人受理,全程跟踪,提前服务,以“数据跑”代替“群众跑”,受理办结环评审批18个、排污许可证变更延续重新申请41个,完成排污许可证质量复核27家。二是依法依规守牢执法底线。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出动执法人100余人次,立案调查4件,移交公安部门2件,处罚2件,启动生态损害赔偿案件4件;受理各类信访案件85件,办结率100%;枣庄首创水务有限公司创建为全市首家环境执法实训基地,八亿橡胶、首创水务等两家企业创建为市级绿色企业。三是执法练兵提升监管水平。严格落实“三不一严两送”执法监管新模式,将执法大练兵活动充分融合到“双随机”日常监管、专项执法检查、群众举报等执法工作中,以日常监管为抓手,采取“日常巡+夜间突”,全力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以专项行动为统领,从水环境、大气环境、危险废物等方面开展专项检查,分行业领域规范提升。
(五)从严治党,打造生态环保铁军。一是狠抓政治建设。认真履行局党组书记第一责任人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责任,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贯穿于生态环保各项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开展、同落实,使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层、无盲区,形成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二是狠抓思想建设。坚持每月一次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和周工作例会制度,今年来已组织集中学习10次,定期开展28日党员活动日、“廉情十分钟”活动,集中学习省、市、区关于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的通报,从思想上筑牢不能腐、不敢腐与不想腐的防线。三是狠抓作风建设。“党建红”引领“生态绿”,坚持用制度育人、管人、管事,持续开展队伍作风整顿,明确职责、压实责任。发动党员干部深入一线,为企业、基层和群众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生态环保服务,当好环境保护宣贯员、产业发展服务员、污染防治帮扶员。
三、存在困难问题
(一)环境质量改善压力依然较大。建筑道路扬尘及机动车尾气等仍是我区大气污染防治突出问题,受季节性、局部性的气象波动反弹仍然存在,空气质量改善成效还不稳固。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程还需进一步加强。
(二)污染物总量指标依然短缺。通过企业技术改造、治污设施提升、原有企业关停并转等腾出部分污染物总量指标,随着近年来重点项目落地建设加速推进,VOCs、NO2指标几乎为零,污染物总量指标不能满足项目审批需求。
(三)环保执法力量仍需配强。目前全局人员13名,一直面临机构小、执法监管力量薄弱等问题,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环保执法队伍仍需继续加强,环委会办公室实体化运作有待进一步完善。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服务意识,对重点建设项目实行一对一跟进。继续强化污染减排,进一步梳理分析企业排污现状,持续推进污染减排工程建设,深入挖掘污染物排放总量,为项目建设环评审批提供要素保障。
(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大气治理方面,推进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协同减排、加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加强治理管理力度,持续强化工业源、生活源和移动源治理。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体系,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水治理方面,加强重点流域、区域水污染防治,保好水、治差水、增生态用水,持续抓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土壤污染治理方面,持续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强化土壤环境执法监管,切实保障建设用地和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安全,确保受污染耕地和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切实解决群众满意度提升“最后一公里”难题。
(三)提升环境监管能力。强化日常环境监管和“双随机一抽查”,开展突出环境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持续推进各级督察交办问题销号,深入推进生态损害赔偿,做到“应赔尽赔”,打破“企业污染、群众受害、政府买单”不合理局面和解决破坏环境“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问题,促进企业自觉主动治污,提升群众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