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003704900002/2022-00078
- 主题分类:各单位工作计划
- 发布机构:生态环境分局
- 成文时间:2022年12月15日
- 文 号:无
- 发文时间:2022年12月15日
- 标 题:枣庄市生态环境局高新区分局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 效力状态:有效
枣庄市生态环境局高新区分局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
枣庄市生态环境局高新区分局
2022年12月
2022年,在区党工委、管委会和市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高新区分局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着力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环保中心工作任务,持续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向污染行为“亮剑”,推进各项工作扎实有序开展。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从严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召开专题会议,部署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每月定期开展28日党员活动日、“廉情十分钟”活动,集中学习省、市、区纪委关于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的通报,认真履行作风建设主体责任,以坚强的政治定力和战略定力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落实,印发《“五比五看”活动实施方案》,列出《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与环保中心工作同研究、同部署,迅速推进工作开展。通过思想能力作风整治,增强做好生态环境执法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
(二)抓好大气污染防治。全力抓好扬尘污染防控。召开专项整治部署会议5次,调整组建8个工作专班,建立快速联动机制,印发周督导通报14期,走航监测、研判预警分析50余次,24小时激光雷达扫描监测,日平均洒水7次、喷雾4次,重点时段持续开展洒水喷雾作业。狠抓挥发性有机整治。对11家加油站及3家重点有机化工企业监督性监测,抽检移动源和非道路移动机械1000辆。完成26家涉VOCs企业和25家汽修行业监测评估,帮促3家企业完成提升整改。严格落实夏季错峰生产作业及活性炭更换工作。开展应急减排清单编制。完成52家重点企业应急减排清单编制。
(三)打好碧水保卫战。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2022年度9个村(新建4个,提升改造5个)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竣工率100%,区级验收市级核验均居全市第一。二是严格开展汛前隐患排查。开展7家重点涉水企业硫酸盐、全盐量专项检查检测,完成2021年度流域横向生态补偿,雨污合流制管网改造及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建设平稳有序。三是开展水环境质量检查。对全区34个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开展水质检测,保障饮水安全。持续加强对农村生活黑臭水体的监督、检查,确保实现动态清零。
(四)打好净土保卫战。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完成对18块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并通过专家评审,安全利用率100%。全面开展危险废物排查。对辖区23个产废企业进行检查帮扶指导,构筑环境安全屏障。
(五)强化服务促发展。畅通环评审批通道,以“数据跑”代替“群众跑”,受理办结环评审批21个、办理排污许可证延续的2家,变更的家32,重新申请的2家。注销的1家。排污许可现场复核工作。根据市局的安排,2022年对41家发放排污许可证企业和23家登记管理企业的现场进行检查。
(六)强化执法促满意。开展“满意环保”创建。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建立信访举报“红黄蓝”分类整治台账。加大执法检查频次。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出动执法人100余人次。受理各类信访案件170起,办结率100%;启动生态环境损害案件4件,结案率100%。抓好督察后续整改。对2021年中央、省督察期间交办90个信访件开展“回头看”,防止“死灰复燃”。
(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立由局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印发新一轮“四减四增”和南四湖水污染综合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对承担任务建立“一台账、两清单、双责任”制度。
二、存在问题
(一)总量减排任务艰巨。通过企业技术改造、治污设施提升、燃煤锅炉整治等腾出部分污染物总量指标,但由于辖区原高污染高排放企业较少,随着近年来一大批重点项目落地建设、竣工投产,腾出污染物总量基本使用完毕,导致新引进、新开工项目环评审批污染物总量缺口较大,特别是VOCs和氮氧化物等指标基本为零。
(二)大气治理任重道远。我区空气环境质量现状总体平稳,但同比改善幅度较小,导致综合排名不理想。施工扬尘、道路扬尘和车辆尾气仍是我区大气污染防治突出问题,下步面临复元三路沿线拆迁、井字峪垃圾清运等,扬尘管控仍是重中之重,部门齐抓共管合理仍需加强。
(三)能力建设依然薄弱。依法治污、精准治污和科学治污水平仍待进一步提升,环保人员特别是执法力量尤其薄弱,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三、2023年工作打算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坚定信心、把握机遇、主动作为,全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服务意识,对重点建设项目实行一对一跟进。继续强化污染减排,进一步梳理分析企业排污现状,持续推进污染减排工程建设,深入挖掘污染物排放总量,为项目建设环评审批提供要素保障。
(二)持续改善大气质量。健全部门协作配合机制,完善环境情况通报、信息共享和调度督导等工作制度;继续实施使用激光雷达、走航监测、用电监管系统,实现科学治污、精准治污,深入推进臭氧与细颗粒物协同防控;建立“散乱污”企业动态管理机制,实现动态清零;以减少重污染天气为着力点,狠抓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三)不断提升水环境质量。加强涉水企业监管,确保出水水质达标排放;拟对3个村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设,同时开展农村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持续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确保水环境质量安全。
(四)深化土壤污染防治。以安全稳妥利用土地为核心,确保全区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组织开展涉废企业专项执法检查行动。
(五)提升环境监管能力。强化日常环境监管和“双随机一抽查”,开展突出环境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持续推进各级督察交办问题销号,深入推进生态损害赔偿,做到“应赔尽赔”,打破“企业污染、群众受害、政府买单”不合理局面和解决破坏环境“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问题,促进企业自觉主动治污,提升群众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