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003704900002/2024-01499
  • 主题分类: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执行和落实情况
  • 发布机构:社会事务综合服务中心
  • 成文时间:2024年12月11日
  • 文  号:
  • 发文时间:2024年12月11日
  • 标  题:2024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执行和落实情况
  • 效力状态:有效

2024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执行和落实情况

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大力支持下,社会事务综合服务中心严格落实主体责任,有序推进工作开展。采取一系列措施,强化民生保障,完善社会治理,丰富群众精神生活,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现将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汇报如下。

一、固根基 强化民生保障

1.做好社会救助服务

一是社会救助精准提升。建立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将城乡居民低保标准提高9%,为我区困难群众及时足额发放各类救助资金1920万元;救助低保大学新生3人共1.2万元;2024年度累计临时救助58人次共8.8万元。二是养老服务提质增效。对46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提前完成12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任务;新建爱心食堂1处。三是社会事务不断拓展。优化殡葬服务项目收费明细,共火化遗体474具,免除基本殡葬费用47万元,火化率保持100%;拨付张范寄思堂项目建设资金61.66万元。四是加快实施服务类救助。投入45.5万元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全区228名分散特困老人、53名经济困难重度失能老年人、80名重点困境儿童购买上门照护和关爱服务,为320名精神障碍患者购买照护康复服务,覆盖率100%。

2.增强精准帮扶实效

一是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机制运行情况。累计核查行业部门反馈的预警信息1000余条,将符合条件的一般农户按程序纳入监测帮扶,累计纳入监测帮扶对象共6户23人,达到风险消除条件的监测帮扶对象(1户2人)及时退出。二是帮扶政策落实情况。今年完成2023年秋季雨露计划和2024年春季雨露计划补助发放工作,共补助学生82人次,发放补助资金12.3万元。截至目前,全区606户1378人脱贫享受政策人口,初步核算2024年度脱贫户年人均收入为17246.59元,较上年增幅7.8%。三是扶贫资产管理和帮扶产业发展情况。2024年度收到各级衔接资金累计482.45万元,实施衔接资金项目14个,均已完工且资金已拨付到位,拨付率100%。

3.深耕细作武装工作

一是武装及双拥工作方面,“两节”期间发放慰问金及慰问物资合计9万余元;对服役期间立“三等功”的11名士兵家庭发放慰问金2.2万元;组织60余人开展本年度民兵集训工作。二是优待抚恤方面,发放优待金230余万元、优抚医疗补助5.1万元、殡葬补助3000元、各街道义务兵家庭优待金155.33万元、枣庄职业学院义务兵家庭优待金221.07万元,审定补评残2人、伤残关系转入1人,完成优抚对象年度确认310人,发放优待证62个。三是就业创业及安置方面,接收春季自主就业退役士兵4人,秋季自主就业退役士兵17人,发放自主就业一次性经济补助39.3万元,安置转业军人并为其补缴社保12万余元。四是权益维护方面,接待退役军人问题反馈10人次,开展退役军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12次,重点人员“赴省进京”0人次。

二、筑实墙 完善社会治理

1.扎实做好就业工作

一是加强惠才惠企政策推广落地。2024年以来,累计审核通过人才购房补助40人、164万元;大学生就业创业补贴601人、998.9万元。截至目前完成创业担保贷款申领13家,共计4010万元;完成稳岗扩岗专项贷款发放企业18家,发放金额6075万元;小微企业一次性创业补贴共5家企业申请,补贴资金共计6万元。二是做好失业人群登记工作。完成2024年城乡公益性岗位人员158人招聘任务;截至12月份,城镇新增就业统计数据省级核减后已完成1144人就业,完成比例100%;截至目前,公共就业人才信息系统中本地年度新增失业登记人员接受“12333”式就业服务完成比例100%。三是深入贯彻落实“榴枣归乡”工程。精准扶持2024届毕业学子就业289名,创业150余名;举办招聘会8场,参与高校直通车活动6次,上半年打造样板点2处,其中九洲双创“榴枣归乡”创业服务园区获全市观摩评比第五名,入选市级观摩点,下半年打造样板点4处,其中兴城街道劳动密集型企业——阳光车险服务中心、张范街道蓝领公寓分获全市第七、第十二名。截至目前枣工快递已注册企业391家,今年以来服务企业584次,解决用工需求3619人;今年以来共计于中国网、人民网等新媒体平台发表文章8篇。

2.打造良好人才生态

一是扎实推进招才引智工作。以企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推动人才招引工作,牵头引进博士38人、硕士46人、海外留学人员6人、大学生2572人(含薛城区);指导1家企业获批第七批省级专家服务基地。二是持续壮大技能人才队伍。督导备案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新增高技能人才3100人(含薛城区)、初中级技能人才1831人(含薛城区);指导1家企业获批枣庄市技能大师工作站。三是积极推进人才项目申报。结合企业实际精准推介人才政策,组织区内企业和各类高端人才积极申报省、市重点人才项目,成功推荐1人入选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人入选山东省技术技能大师、2人入选枣庄市首席技师;推荐2人申报齐鲁首席技师,已推荐至省人社厅,等待评审。四是坚决抓好人才服务工作。开展人才服务精准对接工作,新增申领“山东惠才卡”1人、“枣庄惠才卡”10人;举办1场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员能力提升培训活动、1场人才及职称政策宣讲活动。

3.积极化解劳动纠纷

一是加强劳资纠纷矛盾化解。截至12月30日,我区欠薪平台线索登记总量为559条,其中工程建设领域线索353条,整体同比增长19.44%,增长幅度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目前已核处化解线索543条;接收“枣解决枣满意”“市长热线”等平台投诉线索472条,目前已办结457条。二是加强劳动法律法规宣传。到全区重点企业和项目开展5场次劳动法律法规宣传活动,结合日常巡查和专项检查开展宣传活动。三是开展劳动监察专项执法检查。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用人单位遵守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法律法规情况专项检查活动。

4.持续做好农业工作

一是抓好石榴产业化发展。超额完成市级下达的三年石榴种植任务,新种植石榴2.5万余株,组织培训班、专家技术指导6次,培训农户200余人次。二是稳定农业生产。完成2024年小麦、玉米保险承保7.5万亩;投资46万元实施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实施小麦良种统一供种32万斤;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461万元。三是严格“三资”管理。完成34个村的财务审计并督促街道整改,每月督促各街道进行村级财务公开,举办培训班3期。四是做好畜牧工作。开展春防、秋防工作防疫畜禽3.04万只;开展规范畜禽养殖用药专项整治活动11次;饲料企业安全生产7次。五是农业人才与企业培育。已成功申报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成功申报齐鲁乡村之星1名,枣庄市乡村之星1名。

5.抓紧抓实城乡水务

一是河湖运管工作。推进全区水库、河道的汛前、汛中、汛后检查,全年共计发现4处问题,全部整改完成。二是河湖长制工作。落实河湖长巡查制度,全年各级河湖长巡查共计2000余次,共计发现6处问题,即查即改,动态清零。三是水土保持工作。整改卫星遥感监测反馈的图斑信息,全年共计涉及13个违法违规生产建设项目;推进全区机制砂石企业水土保持手续办理,共计下达9份整改通知。四是防汛抗旱及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构建防汛抗旱组织体系,压紧水利部门“防”的责任线;督导各街道开展应急救援演练3次。五是水利工程项目方面。今年实施的河库调水拦蓄项目二期工程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1.5亿元。六是水资源管理工作。协调北控公司做好欣旺达公司、吉利欣旺达公司工业用水保障,目前,两家用水单位已经使用南四湖水;完成20家年用水量1万立方米及以上工业服务业单位2023年计划用水管理覆盖情况表填报及复核;完成4家高新区节水产业企业调研统计及高新区节水产业调研报告;核查登记取水口102处,完成信息比对102眼,全部提交市级审核。七是农村供水工作。配合省四进工作组做好31个农村供水督查工作;摸排完成晟润供水公司、陶庄供水公司、首创水务公司及16个单村供水工程相关数据;联合国金集团、水利设计院、汇泉供水有限公司街道,对16个单村及1个连片供水厂的中心城区水厂二级管网布设进行现场勘察,完成张范街道单村供水提升工程工作,解决3308户,10776人单村规模化提升工作。

6.奋力写好林业文章

建立了覆盖区、街、村三级林长制管理体系,压实各级林长责任;截至目前办理林木采伐累计出材量约160立方米;完成2024年美国白蛾防治、杨小周蛾工作,截至目前累计完成防治8.5万亩;完成种植石榴100亩;防火期以来开展防火检查巡查200余次,悬挂防火条幅80余条,发放防火单页1500余张,开展违规野外用火排查5次,问题均已完成整改。

7.夯实交通安全基础

一是济枣高铁项目。完成临时用地手续办理工作面积232.4亩;申报高铁专项债券3975.2万元;三电迁改完成12处;欣旺达智能工厂专线110kV迁改工程地面基础开挖完成,正在进行电缆铺设作业,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不受影响。二是S513滕薛线(高新区段)提升工程。已完成投资约520万元,安装路灯20盏,箱变1处,绿波屏2处,护栏灯600米。三是铁路沿线环治工作。排查硬漂浮物、轻漂浮物隐患48处,树植隐患44处,已全部整改完毕;责令停业整顿企业4家。四是安全生产工作。先后开展了大检查、聘请专家诊断、防灾减灾日宣传等活动,共成立13个检查组,派出检查人员216人次,聘请专家17人次,共检查企业16家,下达整改通知书32份,查出问题隐患91处,已全部整改完毕。

三、添砖瓦 丰富群众生活

1.文体生活不断丰富

一是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2024年新建城市书房1处,兴仁街道文化站获评省文化站一级站,兴城、张范二级站。二是提升文化生活公共服务成效。组织“一村一场戏”43余场,受益群众5000余人。农村电影播放516场,受众人数约1万余人。截至2024年城市书房、农村书屋共接待读者约1万余人次,借阅书刊约5000册次。巡查文物保护单位共10次,年初以来共完成考古调查地块共有共计53宗地,面积1444314平方米。开展高新区全国文物四普工作,已完成协调机制成立,6人次参加省、市四普培训,全区35处不可移动文物已全部完成外业调查。三是夯实全民健身服务成效。向市局争取室外健身器材32件、乒乓球台9副及篮球架3套。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各类体育场地235处,体育场地面积达29.7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7平方米/人,配备各类公共室外健身器材1500余件;举办休闲体育活动43场,显著提升了社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2.卫生健康持续提升

一是有序推进村卫生室三年提升行动。成功打造4家样板村卫生室,改造升级6个薄弱村卫生室,全面完成了年初既定的建设任务。二是深化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巩固。科学化推进“四害”防治工作,购置“四害”消杀药械,开展集中清整活动2次。三是坚实保障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发放全面两孩政策调整前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扶助资金107.5万元,特别扶助资金22.464万元,老年乡医生活补助94.4万元,重症精神障碍患者政府兜底资金109万元。在高中段招生环节,审核办理独生子女及农村两女家庭子女降低5分录取的申请,惠及100名考生。新增50个托位,辖区托育服务机构备案率100%,托位使用率不低于50%。四是促进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博爱家园2处,累计投资3.6万元。开展应急救护培训27期,共计1338人取得证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