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003704900002/2024-00763
  • 主题分类:各单位工作计划
  • 发布机构:枣庄高新区科技局
  • 成文时间:2024年06月03日
  • 文  号:
  • 发文时间:2024年06月03日
  • 标  题:2024年以来工作总结和下步打算
  • 效力状态:有效

2024年以来工作总结和下步打算

 根据通知要求,现将高新区科技局2024年以来工作情况及下步打算汇报如下

一、近期工作情况

(一)加强创新主体培育。一是深入挖掘、梯次培育。开展高企认定暨研发费用归集专题培训会,组织50余家科技型企业参加,助力完善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协同各部门多措并举挖潜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持续完善“高企”培育库,梳理拟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29家。二是动态管理、进退有序。完成2018年以来高新技术企业全面自查审查以及23家重点检查抽查企业的实地检查工作,全面核清、核实“高企”资质符合情况;开展高企发展年报分析统计以及预审核工作,落实“高企”发展动态监管工作。

(二)助力创新平台建设。推荐赛富电子、国元新材料申报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省科技厅已组织专家对赛富电子完成现场考察工作。组织指导7家企业申报枣庄市重点实验室。出台《枣庄高新区企业研发创新中心备案与管理办法》,组织召开枣庄高新区科技政策培训会,鼓励企业积极申报,构建创新平台梯次培育体系。推动锂电共同体落实各项工作,已完成管理层架构优化重组,锂研公司股东单位注册资本金已按照约定到位500万,继续加强2023年项目的组织实施、问题整改、绩效评价等指导工作。

(三)推动项目管理与申报。推荐阳光博士等3家企业申报2024年省重大关键技术攻关项目指南建议;指导库仑核孔膜科技做好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验收准备工作,阳光博士等3家企业做好市科技计划项目验收准备工作及精工电子等6家企业承担的市科技计划项目中期绩效评价工作;指导天瀚新能源、益源环保等5家企业完成“2021年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项目”综合绩效评价并顺利通过现场验收。省科技厅征集《2024年山东省绿色低碳技术成果目录》,组织益源环保等3家企业积极申报。组织指导企业开展2024年省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备案工作,同惠信息已通过市局审核,推荐至省科技厅。积极推进示范区建设,报送相关材料、数据并争取示范区项目。

(四)强化“引才”优势。完成推荐申报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级重点人才工程(HJ计划)4人,已推荐至国家科技部。组织推荐参加第六届“创业齐鲁·共赢未来”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4人,其中创业企业类2人,与高新投联合组织申报创业团队类2人,正在系统填报中;推荐申报“WZ双百计划”2人,已完成初稿填报。重点创业人才成长和作用发挥方面,2家监测企业(当康文化、聚塔信息)14月份,平均利税率为15.63%通过创业大赛、高校引智行、枣庄籍青年科技专家家乡行等系列活动,积极采取“项目+人才+团队”方式借智引才,主动对接省内外高端人才中介、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带领区内企业赴武汉、长沙、青岛、徐州等地开展产学研交流活动6次,为企业和高校团队合作牵线搭桥,促成天润新材料与武汉理工大学、一贯宠物与华中农业大学等牵手合作,做大人才“总量”,提升人才“质量”。

(五)聚焦研发投入统计。采取“一对一”走访与分类重点辅导规上企业,规范企业研发数据归集口径,2023年度规上企业研发投入填报额4.9亿元,80家规上工业企业中有61家填报研发投入,占比76.25%。积极对接科研服务机构,切实引导研发费用规范归集,国家锂电检测等5家科研服务机构共填报研发投入3405万元。梳理有资格填报研发投入规下企业,填报金额0.76亿元。

(六)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组织我区34家企业申报省级“小升高”补助,待省科技厅审批,预计可获批省级奖补资金共计340万元;完成市级“小升高”补助企业情况梳理统计工作,预计可获批市级奖补资金共计680万元。积极推介科技成果转化贷款政策,今年一季度我区共3家企业获批省科技厅“科创贷”备案,金额共计950万元。指导我区213家企业完成火炬统计企业年报填报工作,统筹全区9个部门完成综合年报填报工作,并按照火炬统计工作评价体系,对183项数据及41类指标进行完善、预测及研判等。指导、推荐我区八亿橡胶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的4项科技成果进行省科技成果登记。

(七)赋能锂电产业发展。按照时间节点完成23年度锂电创新型产业集群数据系统年度报表报送,累计70家企业工业总产值100亿元、营业收入129.8亿元。2024年锂电产业集群季报将更改为月报,完成2—4月份报表填报,累计70家企业工业总产值111亿,营业收入116亿,锂电产业持续高速发展。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一)扩大高企“蓄水池”。一是培育机制再创新,重点抓好“高企”培育和申报计划,鼓励企业进入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库备案,强化对入库企业的精准扶持,择优进行“高企”培育。二是加强部门间协同、“政银企”携手紧密度,持续做好企业科技创新“桥梁”,切实搭建政银企三方交流平台,积极推动“科技+金融”服务支撑,让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的道路上轻装前行。三是加强宣传引导,积极主动深入企业,分析形势弥补差距,协助企业完善和规范自身管理,不断提升创新主体科技水平,确保高新技术企业培育量质并举。

(二)坚持“外引内培”工作思路。一是拓宽高端人才引育路径,对接国内知名中介机构、高校、科研院所,加强高端人才与辖区企业的深入交流,积极促成合作;加强人才工作宣传,通过改进服务方式,走进企业,送政策上门,主动靠上服务,力争完成省级重点人才工程2人。二是不断优化工作许可办事流程、提升服务质效,确保新增办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7人。三是盯紧人才发挥效用,落实人才考核指标计算办法要求,持续跟踪重点监测企业利税率,2024年底前确保监测企业的营业收入利税率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三)加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力度。结合每年的绩效评价,按照“一企一策”的方式做好精准服务,及时协调解决平台发展壮大中的人才、项目等问题,做好存量的管理提升工作,大力提升科创平台运行成效。根据我区的产业现状,开展调研和评估,有规划培育科技平台,争取创建更多科技创新平台,服务于优势产业发展。加强对上沟通,协同各部门形成合力支持锂电共同体建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