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3704003704900002/2024-00619
- 主题分类:经济运行分析及统计月报
- 发布机构:经济发展局
- 成文时间:2024年05月28日
- 文 号:无
- 发文时间:2024年05月28日
- 标 题:枣庄高新区2024年1季度经济运行分析
- 效力状态:有效
枣庄高新区2024年1季度经济运行分析
今年以来,高新区按照“强工兴产、转型突围”战略部署,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倍增计划,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实现新突破,一季度经济形势总体实现平稳开局。
一、基本情况
一季度,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6%,高出全省0.6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3%;各项贷款余额增长12.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7亿元,增长7%;实际利用外资2416万美元,下降37.05%;进出口总额31.4亿元,增长12%;全社会用电量增长21.18%;工业用电量增长19.62%。
(一)GDP核算主要指标增长乏力。根据生产总值初步核算结果,一季度全区生产总值为26.9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6%,低于全市平均0.4 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6.7%,对工业依赖性较强;贸易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6.9%,批发零售业增加值增速6.5%,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增速5.9%,均低于全区增加值增速,影响我区地区生产总值提升。
(二)工业生产稳中向好。2024 年一季度,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33.6亿元,增长12.4%,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2%。主导行业拉动有力,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正向拉动,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65%、149.1%、25.3%。装备制造业贡献突出,工业增加值增长32.6%,拉动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提升10.8 个百分点。
(三)固定资产投资承压前行。2024 年一季度,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2%,居全市第五。其中项目投资增长19.8%,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29.4%。分结构看,工业投资下降34.5%;工业技改投资增长8.1%;建安投资增长20.4%;民间投资增长32.3%,占比64.3%,占比提高幅度13.2 个百分点。
(四)消费市场持续低迷。2024 年一季度,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7亿元,增长7%;限上零售额20.16亿元,增长7.1%。分行业看,限上批发业销售额30.2亿元,增长7.8%,较去年同期下降8 个百分点;限上零售业销售额19.9亿元,增长10.4%,较去年同期下降4.9 个百分点。
(五)规上服务业稳中有升。2024 年一季度,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9.08%。分行业看,九个行业“7升2降”。其中,营业收入总量前三的行业门类分别是信息传输、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租赁业与商务服务业,分别增长9.01%、19.88%、-13.51%,合计营业收入占全区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的76.5%,拉动全区规上服务业收入增长6.89个百分点。
(六)外资外贸形势依然严峻。2024 年一季度,全区实际 利用外资2416万美元,下降37.05%;进出口总额31.4亿元,增长12%。
(七)财税金融保障总体稳健。2024 年一季度,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94亿元,完成预算的26.8%,增长8.3%;税收收入2.83亿元,完成预算的28.4%,下降7.5%;税收占比71.9%,下降12.2 个百分点。政府性基金收入0.39亿元,下降91.4%。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0.04亿元,下降98.5%,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0.13 亿元,下降92.7%。各项贷款余额98.16亿元,增长12.56%。各项存款余额91.55亿元,下降2.85%;存贷比106.13%。
(八)市场活力较为疲软。2024年一季度,新增市场主体531户,下降11.2%。其中新增各类企业231家,下降25.48%; 新增个体工商户300户,增长4.2%。完成新增“四上”企业35家,增长45.8%,其中新增工业2家、贸易业27 家、服务业5家、房地产1家。在库“四上”企业达436家,增长20.1%,较去年同期增加73家。
二、存在问题
一是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动能不足。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优势行业转为负拉动,一季度全区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下降51.3%,其中睿诺光电全面停产,一季度总产值净减0.84亿元;精工电子、精工电源因市场原因,一季度产值约1.47 亿元,同比下降38.9%,下拉全区工业总产值增速3.1 个百分点;限上零售业结构单一,主要靠汽车销售行业拉动,今年以来全区汽车销售额骤减,在增量方面压力较大。
二是投资拉动有所减弱。我区固定资产投资连续高位运行,一季度基数占全年投资额的38%,基数过大,加之结转2023 年项目数量较少,大项目陆续建成投产,新增项目、储备项目贡献不足,投资“蓄水池”不深,平稳增长压力较大。
三是外资外贸形势严峻。外资方面。辖区外资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实体制造业外资总量占比偏低,主要依靠现有外资企业增资扩股等方式实现利用外资,存量外资有限,利用外资后劲不足。外贸方面,实体外贸进出口企业数量较少,外贸结构不理想,部分企业存在业务流失情况,进出口总量基数较大,大型跨境电商产业园发展不均衡,跨境外贸平台业务进展缓慢。
四是税收收入下降、质量下滑。一季度财政收入主体税种比重43%,同比下降4.9%,下拉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14 个百分点。2023 年一季度契税、耕地占用税等大额税款集中入库基数抬高。今年一季度全区出让土地4宗,涉及土地的出让价款均未实现入库,仅依靠划拨地块实现931万元的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受房地产市场及可供出让土地面积减少等因素影响,一季度全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同比下降98.5%。
三、下步工作措施
一是全力以赴抓财税、促增收。紧盯收入目标,夯实收入责任,对重点税源实施精细化管理,加强重点行业管控力度,深挖新增税源。强化对苏鲁海王、八亿橡胶、华润三九等重点企业的税收征管力度,确保应收尽收、颗粒归仓。依托“综治+税治”双网格联动机制,强化建筑业重点项目监管,努力提高土地出让净收益。加快五美佳墅、兴业佳园等优质房源库存去化,进一步盘活全区房产市场,打通房产库存去化的“最后一公里”。充分发挥街道办事处综合治税网格化管理能力,摸清企业底数,特别是重点监控涉税信息。
二是全力以赴强主体、提质效。深入实施“8010”对标登高行动,将工作任务细化到具体企业、具体项目、具体人员,对82家重点规上工业企业,特别是精工电子、海王优品、亿恩科天润等11 家重点“8010”培育库企业实行“一企一策”精准帮促,靠上协调解决企业生产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推动企业规模膨胀、产能扩张,争取欣旺达、吉利欣旺达等新投产企业产能逐步释放。加大“四上”企业培育力度,紧扣“种子企业”深入挖掘,加快推动海王优品生产基地达产满产,力争6月份升规,推动吉利集团极电电动总成项目8月份升规。
三是全力以赴抓招商、增后劲。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抓经济、促发展的重要引擎,紧盯在手项目线索,综合采取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驻点招商等多种方式,持续跟进好长园锂电新材料项目、星源绿色能源系统集成项目等一批优质项目,力争在50亿元、100 亿元以上项目上实现更大突破,全力以赴招大引强、培优育强。
四是全力以赴抓项目、扩投资。紧盯重点项目建设、管理、纳统、投产全生命周期,严格落实“一项目一台账”,逐个项目聚焦目标任务,紧盯时间节点,优化施工方案,科学调配力量,高质高效推进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天衢铝业高端铝材、吉利欣旺达BEV电池产线扩建等18 个技改项目尽快实施;推动纪阳生物功能性蛋白、小蚁二期等24 个项目加快建设,全力全速推进瑞时特逆变电、海王众立生新材料、华光科技光芯棒、梁师傅大数据中心等39 个项目上半年投产。
五是全力以赴抓外资、稳外贸。加大实体制造业外资的招引力度,拓宽外资发展途径,多渠道推进外资高质量发展。重点推进友善包装、江苏教育集团(香港)等实体外资尽快到账;持续强化外贸进出口,高效运营“锂创港”跨境电商产业园、云谷跨境电商产业园等平台载体,支持精工电子、利河伯、八亿橡胶、MUM牧铭、天瀚新能源、海诚新能源等本土企业扩大外贸进出口业务,确保外资外贸稳中提质。
六是全力以赴抓融合、促发展。高标准打造“零碳智谷”“产业客厅”,打造沿光明大道融东接西的同城化产业轴带, 统筹推动基础设施提升,持续完善“9 横12 纵”路网体系,推动复兴路、欣兴路、深圳路尽快交付使用,围绕锂电人才港、 高投大厦,统筹规划创新孵化基地、创新人才客厅,规划建设新质产业园,加快欣旺达二期、科达利二期等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步伐,大力培育新能源、储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前瞻布局高端学校、职业院校、产业研发社区、邻里中心等配套服务设施,推动更高水平“职教平衡、职住平衡”,加快催生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