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高新 > 经济发展

枣庄高新区2016年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

来自: 时间:2018-08-15

  
  在区党委、管委的坚强领导下,高新区以加快发展为中心,紧紧围绕产业发展、项目建设这一主线,加快“411”产业发展,实施产业培育“236”工程,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全区经济保持稳中求进、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
  1、经济总体运行平稳。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6亿元,增长8.1%,增速高出全市3.7个百分点;工业主营业务收入40.78亿元,增长10.3%,增速高出全市9.4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55亿元,增长9.7%,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完成1.54亿元,增长19.9%,增速高出全市49.2个百分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9933万元,增长39.9%,增速高出全市33.6个百分点。
  预计,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2亿元,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亿元,增长11%;工业主营业务收入66亿元,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亿元,增长10%;工业技改投资完成3亿元,增长2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亿元,增长21.5%。
  2、传统产业尚需提质增效。受国家宏观调控、环保、原材料价格波动、产能过剩等不利因素影响,传统产业开工不足,效益下滑。1-2月份,传统产业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51%,但利润总额只占13%。受煤炭行情影响,鲁南装备煤机设备市场需求减弱,经营压力较大;由于煤炭、水泥价格持续弱势运行,泉兴集团收入、利润大幅下滑;受原材料价格下降和整体市场疲软影响,八亿橡胶收入、利润低速增长,三期项目前期进展缓慢。今年上网电价每度下调0.046元,八一热电预计减少年收入1600万元。
  3、新兴产业集聚力提高。鲁南数据中心项目进入全面建设阶段,联通、电信已进驻,IDC机房开挖基坑,产业基地四座楼正砌填充墙。互联网小镇项目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优化园区运营,博济创客邦等25个项目集中入驻,浙财金控、浙大枣庄技术转移中心2个项目投入运营,入驻企业每平方米年税收贡献达5000元。浙江大学枣庄工研院项目一期2万平方米办公用房正在装修,17家公司正在注册,注册资金2亿元,针对枣庄互联网、新医药、现代服务业、煤化工、机床、传统产业升级等6大产业领域,拟布局阳光大健康现代智能交叉技术研究中心、工业大数据集成与信息服务平台等12个平台。华润三九二期已投产,一季度生产48.2万件,增长15%;产值2.95亿元,增长8%;税收1422万元,增长11%,预计全年各项指标增长20%以上。东方光源大力开拓高铁、国网、通信等市场,特种光电缆项目去年底投产;新上14条国内最先进的光纤光缆生产线,设备全部进厂安装,今年5月底投产;下半年,开工建设光纤预制棒拉丝项目;全部投产达效后总产值将达50亿。精工电子正极材料项目一期顺利投产,车用动力电池项目实现批量生产,海外市场不断拓展,销售收入、税收近年来保持两位数增长。
  二、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1、资金融通存在一定困难。金融机构授信额度不高,存在重收轻贷、回笼资金现象。融资渠道单一,额度、时限、期限等不能满足企业需要。
  2、人才相对匮乏。整体薪资水平偏低,配套软硬件环境不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不灵活,产业发展急需的高端管理、技术人才缺乏。
  3、科研实力有待进一步提升。高端科研人才储备不足,企业科研实力薄弱,个别企业没有研发机构,主要靠引进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研究成果,成本高,转化率低,技术升级受制于人。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加大科学规划引领,谋划新未来。一是理清宏观目标。在发展布局上,提升兴仁、主攻兴城、规划张范;在产业定位上,加快“411”产业发展,大力培植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做优做精现代服务业;在产业目标上,实施产业培育“236”工程,到2020年,形成20家销售收入过十亿、3家过五十亿的企业,打造6个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百亿级产业集群。二是抓好统筹规划。编制“十三五”规划纲要,“多规合一”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以规划指导建设,不断优化空间和产业布局。加大项目申报,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
  (二)推动产业升级提速,打造新亮点。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全面提升“411”产业层次,培育形成六大支柱产业。①突出抓好新信息产业,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加速建设鲁南大数据中心,建成山东省第三大一级主干节点,打造信息高速公路。制定“互联网+”三年行动计划,科学运营互联网小镇,合理布局各类业态,打造互联网经济产业园,建成“智慧城市”国家标准化示范。拓展网络经济新空间,抓好鲁南电商谷等平台建设,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与农业、商贸、物流、金融、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催生新的互联网企业。②积极推进新医药产业,加速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启动华润三九药业三期项目建设,建成北方最大的中成药颗粒剂生产基地。依托浙江大学中医药研究所建立“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平台,引进智慧医药及大健康交叉技术项目,建立涵盖医药健康产业全产业链生产服务一体化产业新模式。加快威智百科、海王药业项目建设,推进康德莱高端医疗器械项目尽快开工,逐步建成枣庄医疗器械产业园。③精准扶持新能源产业,构筑完善产业链条。优化资源配置,协助精工电子早日上市,帮助威斯特车业尽快恢复性生产,支持鸿正电解液增资扩能、玄华电子规模发展,促进尚宏电动汽车总成系统产业化,启动润峰电动汽车快充设备项目建设,引领锂电产业向电动汽车方向健康发展。④稳步发展新材料产业,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推进华源磁材项目开工,新上6条锰锌铁氧体系列磁芯材料生产线;为维信诺OLED柔性电路板项目落地建设搞好服务;争取年内建成东方光源光纤预制棒项目;打造国内知名的新材料基地。⑤加快培育现代服务业,繁荣城市商圈。改造提升天安步行街、和谐美食街,实质性推进泰国世博城、枣庄烟草物流项目,开工建设医养康复医院,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健康养老、金融保险、教育培训、物流配送等新兴服务业,聚集发展活力,增加人气指数。⑥创新提升优势传统产业,向着工业4.0迈进。坚持“两化”深度融合,加快推进普鲁特精密机械铸造、晶鑫机械制造项目建设,益源环保新建节能环保有机菌肥产业园,八亿轮胎纳入全省首批混合所有制试点,八一热电确保年内1#机组投产、力争2#机组开工,推动传统产业科技化、环保化。
  (三)支持企业转型升级,汇聚新推力。一是强化分类指导。对规模大潜力足的企业,要全方位引导、跟进、帮助,确保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困难问题及时解决。对正常生产经营的企业,要提供全方位的财力、人力、智力支撑,集中资源重点支持做大做优做强。对面临瓶颈制约的企业,加强调研,找准症结,定点帮扶、精准帮扶,争取早日渡过难关。对“僵尸”企业,要根据园区规划和产业准入,吸引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入区兼并、盘活闲置资源。二是加强项目帮包。围绕今年的47个区级领导帮包重点项目,特别是党委管委确定的互联网小镇、鲁南数据中心、光纤预制棒、柔性电路板、八一热电二期2号机组等26个重点建设项目,加强领导帮包机制建设,做好跟踪推进、手续完善、调度通报、运行分析、规范管理、综合考核等工作。按照工作职责到位、推进服务到位、工作效果到位、督导调度到位的要求,巩固“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个部门、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帮包模式,全面落实项目储备、签约、落地、开工、建设和投产“六位一体”工作机制,把项目推进一线工作法作为确保项目顺利推进、早日达产达效的有效手段,做到领导在项目一线指挥、干部在项目一线工作、情况在项目一线了解、问题在项目一线解决,下大力气推进现有落地项目开工建设,督促已建成项目尽快投产达效。三是破解发展瓶颈。做好发改、技改、接续还贷等资金申报指导工作,加大对上协调,争取更多扶持。全力协助企业多方式、多途径融资,破解资金瓶颈。鼓励和引导成长型企业通过新三板、股权交易中心等上市融资。积极协调国土、规划、建设等部门,加快帮包企业土地、房产等手续办理速度。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根据区党委决定,今年上半年组织企业家赴浙江大学参加经济管理培训班,大力提升企业家认识形势、把握趋势、找准路子的能力和水平。
  (四)扎实做好产业配套,构筑新保障。一是加强统计调查。完善统计工作制度,强化统计队伍建设,做好专项统计改革,推动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二是加强安全生产。抓好安全生产宣传、安监执法队伍建设、安全应急预案、网格化管理工作,依法加强隐患排查专项整治,落实安全生产行政问责制,严肃认真查处安全生产事故。三是狠抓环境保护。深入开展大气污染、水污染防治,狠抓工业排污、黄标车、建成区燃煤锅炉改造、非法采石场治理、环境安全大检查等工作。四是提升旅服支撑。加快旅服重点项目建设,重点在生产性服务业上有新突破,提升产业支撑力度。